八一中文网

八一中文网>博尔赫斯的面孔 > 短文十篇(第1页)

短文十篇(第1页)

息夫人

楚宫慵扫黛眉新,只自无言对暮春。

千古艰难惟一死,伤心岂独息夫人。

——清·邓汉仪《题息夫人庙》

据徐承烈《燕居琐记》记载,明末时有一巨公,与泰州人邓汉仪相善。明亡时,汉仪劝他殉节,巨公不从。后来,汉仪游楚归,巨公问他有无近作,邓汉仪即将《题息夫人庙》一诗呈览。巨公读罢愀然不乐,遽患心疾而卒。

诗中“息夫人”一典,或出于《左传》。春秋时,息侯与蔡哀侯都娶了陈国国君的两位女儿。息侯夫人息妫出嫁途经蔡国,哀侯与息妫相见时或有非礼之举,息侯一怒之下,引楚军攻蔡,俘获蔡哀侯。楚文王因闻息妫美艳,索性一并灭息。息妫归楚后侍奉新主,文王问她为何终日愁眉不展,息妫答曰:“吾一妇人而事二夫,纵弗能死,其又奚言?”

我以为,这个故事引得后人津津乐道或者聚讼纷纷的关键,实源于息妫的这句答语。她既非慷慨赴死以全名节,也不是全无心肝,媚新主以邀荣宠。顺从之中不忘旧主,无言之抵抗情见乎辞。这句话说得很实在,本无暧昧之处,却将后世对此事的议论置于暧昧之中。不论是王维、刘长卿,还是杜牧,基本上都是在叹惋与同情之间打转转,其背后最重要的评价尺度,自然是所谓“临难不苟且”的道德铁律。为了让息妫的形象更完美一些,好事者敷衍出息妫与守城门的丈夫相遇,并给予她再度自杀的机会,就毫不奇怪了。

邓汉仪的这首诗写于明、清易代之际。那时候,关于士大夫死节问题的争论,正甚嚣尘上,愈演愈烈。死与不死固然是清浊的分界,就连早死和晚死也会成为月旦人物的依据。要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,钱牧斋临难之踌躇反复,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注解。邓汉仪仅凭这一首小诗而名载史册,亦非无因。末二句“千古艰难”与“岂独”的对应,寓意含蓄、深邃,并生发出无尽的感慨,其讽喻的对象,除了明末“巨公”之外,也指向芸芸众生,甚至包括作者自己。死之艰难,居然被当做一个问题提出来,在“慷慨赴死”的神话面前,也足以动人听闻。

颜习斋在读《甲申殉难录》至“愧无半策匡时艰,惟余一死保君恩”时,竟凄然泣下,废卷浩叹不已。痛定思痛之际,他评价人物功过的标准,已从“能不能死”悄然过渡到“是否有益于世”了。正因为如此,王昆绳才会说他“开二千年不能开之口。”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相邻推荐:顶级E又如何,也要娇养作精老婆  青春  快穿:信我!大佬很温柔  被霸道千金调教的美满生活  零下一度  就这么漂来漂去  绑定签到系统后:她超美超有钱  当我谈跑步时,我谈些什么  女尊高武:从幼儿园开始拒绝表白  清穿:签到系统让我苏爆了!  非洲札记  毒2  重生之连锁帝国  六边形怪物,碾压欧洲足坛  可爱的洪水猛兽  关山不渡清欢  愿你道路漫长  通稿2003  杂的文:期待我们往日的灵魂附体  波西米亚楼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